萧山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今年以来,萧山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萧山区委关于“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的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一个年两条路三实事四聚集”模式,全面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萧山残疾人共同富裕美好未来。
改造升级添新彩
全方位展现残疾人事业风采
在亚残运会残疾人事业展示点,满满的亚运元素如一扇窗,映出萧山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
杭州市萧山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同时挂有萧山区特殊教育幼儿园、萧山湘湖康复医疗中心的牌子,是集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培训、文体等功能为一体的残联下属公益性事业单位。
中心园区内设有儿童康复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托养区。儿童康复部主要承担0-9周岁特殊儿童(包括脑瘫、智障、孤独症、听力言语障碍等)的康复治疗和学前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承接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和3年的职高培训,残疾人托养区服务的是就业年龄段内(16-60周岁)的肢体一、二级、智力残疾的残疾人士,实现了为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
被列为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残疾人事业展示点之后,萧山区投入资金2200万元,对中心的无障碍环境、建筑立面及基础设施、功能布局、文化内涵等进行改造提升。接待大厅、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齐全,配备轮椅、拐杖等智能辅具租赁柜,窗口服务区、休息等候区、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域满足特殊群体多样化需求,实现了内核更“智慧”、功能更合理,营造出环境友好、氛围浓厚的亚残运会残疾人事业展示窗口新面貌。
同时,中心积极创造迎亚(残)运环境,设计亚(残)运期间参观考察互动游戏项目,课堂围绕亚(残)运主题开展康复教学,举办“记录美好共迎亚运”“童心迎亚运萌娃嗨六一”“牵着蜗牛迎亚运——举足‘情’重,共享亚运”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特殊群体迎亚(残)运参与感。此外,中心开展“知礼行天下,助力亚残运”礼仪培训,发挥萧山区首个“献爱心、扬精神、受教育”的情怀教育基地、杭州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励志大学堂的平台作用,培养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意识,激发助人为善的品格,磨练奋发向上的意志,全方位营造亚残运会良好社会氛围。
目前,中心被中国残联授予“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示范点”“全国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达标单位,被列入中国残联“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单位,以守护残疾人健康为宗旨,通过数智创新提升康教成效,全力谱写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业的崭新篇章。
稳定就业有保障 大力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
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关键,是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区残联以民生实事“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项目为契机,优化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支持,推动残障群体积极融入社会。全区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125人,市任务指标完成率达156.25%。
抓好部署落实,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区残联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全方位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对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及残疾人用人单位开展补贴,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积极推进残联“E推客”金融助残项目,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金融服务。依托残疾人之家,做优辅助性就业服务,实现辅助性就业600余人。
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通过残联集中组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今年共组织培训27场,培训残疾人351人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残疾人职业技能能手。积极探索新业态助残培训项目,先后成立区助残扶贫科创园、协享智汇残健共融就业平台等。
优化就业服务,提升残疾人就业质效。充分发挥残疾人服务大厅窗口作用,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工作,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场,现场落实就业意向30人。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一人一册”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服务残疾人200人次。
强化督导宣传,巩固残疾人就业成果。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政治监督领导小组,联合区残联赴相关部门、属地镇街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实地督导。今年以来,已开展实地督查4次,提出问题建议36条,推动问题整改20个,促进助残工作落实落细。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科普宣传栏等载体,专题宣传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扶持、按比例就业补贴等政策。
今年以来,萧山区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残疾人“共富工坊”建设,以“南阳伞·共富坊”为代表的共富工坊有效助推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发展,残疾人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进一步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残疾人奔富更具动力。
康养结合先试点 高质量打造助残共富新路径
如何探索助残共富最优途径,切实提升残疾人康养品质,是萧山区关注的民生实事之一。
今年,区残联持续深化康养结合高质量助残先行先试项目,通过加强现代社区嵌入式康复站建设、创新“居家安养守护者”智能预警机制、探索部门多跨实施“医康养一件事”等举措,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内涵,成效显著。
融入现代社区,绘就社区康养“全景图”。加强现代社区嵌入式康复站建设,将其列入全区专项考核。加强服务队伍建设,举办业务技能和康养数字驾驶舱操作培训,近200人参加。智慧辅具租赁线上线下进驻现代社区,目前全区共有20个租赁点,方便残疾人、老人以及急性损伤患者租用辅具。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社区“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规范》、残疾人数智化服务系统使用率,优化供给侧监管。
部门多跨协作,绘就康养服务“幸福图”。联合发改、卫健、民政、智治中心等多部门推出“医康养一件事”,把原有的残疾人“居家康复”同卫健的“家庭病床”、民政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有机融合,借助数智平台,整合部门资源,建立“重点人群一个库”、形成“预警闭环一条龙”,发挥各部门自身优势,提升残疾人康养服务质量。
居家智能守护,绘就服务闭环“安全图”。在瓜沥梅林打造服务样板间,安装智能健康、居家、安防设备,让残疾人及家属直观体验物联网感知设备全天候生命动态监测带来的安全感。为残疾人家中免费配备智能物联设备,在现有萧山区残疾人数智化服务系统中增建“居家安养守护者”应用场景,与卫健、民政和消防部门协同构建残疾人绿色通道,为突发危重疾病或意外的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报警、救助和转诊等服务。
2023年我区新增社区康复站15家,其中现代社区嵌入式5家,共服务残疾人1292名,服务45012人次,残联、民政、卫健推行的“医康养一件事”三方共管、双方共管重点群体共计150户。
选拔培养出成绩 3名运动员出征亚残运会
近年来,萧山残疾人运动员成绩亮眼,在东京残奥会、雅加达亚残运会、全国残运会等国家级以上赛事中,共斩获46金26银12铜,位居全省前列。
成绩的背后,与区残联一以贯之坚持“赛事选拔+日常选拔”机制分不开。在区教育局、区文旅局等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暑期集训+日常散训的形式,培养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截至目前我区已向省、市运动队输送22名优秀运动员。
此次杭州亚残运会,我区有3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出征。其中,王李超和徐海蛟将一起携手在游泳项目上争夺奖牌,00后姑娘姚依楠将在跆拳道项目上一展风采。
王李超8岁时遭遇意外,在克服了无数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之后,站上了一个又一个赛场,被称呼为“无臂飞鱼”。2019年4月,在世界残奥游泳公开赛美国站比赛上,王李超以34秒60的成绩夺得男子50米仰泳冠军,打破世界纪录;之后,以32秒96的成绩夺得男子蝶泳冠军,再次打破世界纪录。8月,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游泳比赛中,他再次打破世界纪录。2021年,王李超在东京残奥会上摘得1金2银2铜,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1金5铜。在2023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王李超斩获1银2铜。
作为一名国家级游泳运动员,徐海蛟多次为国出征。2016年,在里约残奥会上,徐海蛟收获2银2铜。2017年墨西哥世界残奥游泳锦标赛,他以6金1银的成绩打破两项亚洲纪录、一项赛会纪录,取得了中国运动员在残奥世界游泳锦标赛的最好成绩。2018年印尼雅加达亚残运会,他共斩获6金3银,打破两项亚洲纪录,一项赛会纪录。2021年,在东京残奥会上获得银牌,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斩获4金3银。在2023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徐海蛟获得1金2银1铜。
由于出生时的一场意外,姚依楠的右手功能不完全,没有力气,不会活动,手指也没有自主意识。2019年底,她从田径转向跆拳道。在训练中,姚依楠的脚底经常被磨出血,脚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脚掌也变形了,训练过后经常浑身是伤。2021年10月,姚依楠踏上了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跆拳道比赛的赛场,经过激烈角逐,她最终获得了这次比赛女子K4458公斤级以上金牌。
3名运动员对于家门口的比赛充满信心,他们一定会奋力拼搏,赛出成绩,为家乡和祖国争光添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萧山区残联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响应广大残疾人的新期待,不畏挑战、阔步前行。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中,广大残疾人也将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逆境中迸发生命的光彩,笃定信念、勠力同心,一起拥抱更幸福的生活、绽放更美好的自己,共同开创我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崭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