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领导带队来萧考察交流医疗卫生协作工作。此外,考察团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签署两地第三轮结对协议。
与往年相比,不论是医疗协作的力度还是广度,都大大提升,萧山组团式的对口医疗协作也给旺苍老百姓带去了希望。
你以性命相托
我当尽心守护
郑艳文是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今年2月初,他远赴四川旺苍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助工作。
11月7日,是他援川的第270天。一大早,他就坐在了电脑前查看着一个71岁大爷的检查报告,“血氧饱和度99%,血压126/76mmHg,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非常好。”而这位患者,则是前一天郑艳文和医院其他医生一起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6日10点左右,郑艳文接到了一个电话,一看号码是医院ICU打来的。原来是一个高空坠落、多发伤危重症患者,初步考虑气道异物梗阻,导致气管插管后仍不能维持预期通气状态,急需郑艳文支援。接到电话后,他和区一医院胃肠外科援川医生吴栋平主任医师一起来到重症监护室。
郑艳文说:“当时患者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急性呼吸衰竭、失血性休克、全脑挫伤、双侧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紧急召集全院专家开展多学科讨论,通过患者影像学检查及入院口腔检查判断,很有可能是牙齿堵在气管了,从而影响到气管插管的通气效果。”
开通气道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郑艳文在气管镜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这颗堵在气管里的牙齿。他先使用气管镜活检钳尝试取物,可是牙齿很光滑,又很坚硬,根本夹不住。随后,他又去消化科借了异物钳,同样失败。“后来我们向肝胆外科找来了胆道镜取石网兜,并把网兜进行改良,让其成为气管镜异物网兜,经过多次尝试成功取出了一颗完整的牙齿,顺利开通气道。此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快速爬升,后续的治疗也得以顺利开展。”
作为一名呼吸科专家,郑艳文还在旺苍县张华镇卫生院设立的“名医工作分室张华站”每周出诊,希望通过设置名医工作站的形式,把萧山慢病诊疗体系引入旺苍基层。“患者以性命相托,我必当尽心守护。”郑艳文说。
我区持续加大
东西部医疗协作力度
今年是萧山援川医疗协作的第三年,随着东西部医疗协作交流的不断深化,“组团式”医疗助力让患者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东部沿海地区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诊疗服务。
目前,萧山区已有9家卫生健康单位与旺苍县建立结对协作。据统计,今年1—10月份,我区累计向旺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2人,累计完成门急诊、会诊2154人次,完成手术451例,开展培训讲座86次,培训人员1117人次。同时,我区还接受旺苍来萧学习进修3人,开展线上远程培训受益50余人次。
在援川期间,区一医院牵头,市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的旺苍县首个“呼吸疑难病及肺部肿瘤常态化远程多学科交流中心”成立,每月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肺部肿瘤病例讨论;参与旺苍卒中、胸痛中心建设,联动建设“全县心电一张网”工程,胸痛、卒中中心的技术水平已达国家级中心要求。
区中医院就结对医院B超检查技术相对薄弱问题,派驻专家通过理论培训和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升科室整体能力,短短3天时间,让当地医务工作者掌握了冈上肌修复术后超声复查、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肌骨超声腱周炎的超声诊断、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医院骨科专家更是把脊柱骨折微创手术带到旺苍,填补了一项项技术空白。
浙江萧山医院派驻专家参与创建旺苍县妇幼保健院微无创中心,近半年科室手术量已达到2022年全年手术量,高精尖手术明显提高……
萧山通过“点对点”“团队带团队”的模式,把“萧山经验”留在当地、惠及百姓,做到“人走技术不走”。下一步,萧山卫健将继续通过派遣专家、接收结对单位人员进修、搭建远程医疗等形式,对结对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实质性指导,形成长效机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对口医疗协作。